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每隔幾年總結的數據顯示,地球氣候正在經歷著迅速的變化過程。根據各國針對環境變化的相關探究表明,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石化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上提出的《巴黎協定》的其中一個目標,既是將全球地表平均氣溫的增幅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甚至是1.5 攝氏度以內。
當前,地球溫度升高水平基本上已經達到了1 攝氏度這一閾值。盡管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已經避免并減少了數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增速仍然居高不下。
有一種悖論,既然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的罪魁禍首,那么,如果我們現在就停止排放溫室氣體,是否會組織氣溫的繼續上升呢?
誠然,我們都清楚的是,二氧化碳在大氣中不斷蓄積,把地球表面與大氣層隔離開來,它就像溫暖的毯子一樣給地球帶來保溫作用。這種保溫作用增加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使海洋溫度也隨之升高,造成了極地冰原的融化。其結果是,海平面開始逐漸上升,氣候變化開始變得愈發嚴峻。
圖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評估報告之五》中提出的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情況。
自1880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開始不斷增加,全球平均氣溫開始隨之升高。在厄爾尼諾天氣模式的影響下,我們已經經歷了幾次長達數月時間氣溫升高閾值超過1.5 攝氏度的情況。回顧過去的三十年,每個十年都比之前的十年更加溫暖,整體觀之,本世紀比上一個世紀更為溫暖。
同時,北極和南極變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溫度的提升還要快得多。隨著北極和南極的冰原的迅速融化,永久凍土層也正在不斷融化。2017年,南極海冰減少的數量著實驚人,與2007年發生在北極的海冰減少情況非常類似。
不論是陸地生態系統還是海洋生態系統,都在隨著溫室氣體的不斷升高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果我們今天停止排放二氧化碳,氣候會發生什么變化?氣候變化的過程是可逆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旦我們我們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釋放了二氧化碳,它就在生物圈中的大氣、海洋、陸地和動植物中開始積累并遷移。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將在大氣中停留數千年之久。只有幾千年以后,它才能返回巖石,例如,海洋生物的殼會形成碳酸鈣或石灰石等,沉降到海洋底部。但在與人類相關的時間跨度上,釋放的二氧化碳就在我們的環境中基本上算是永遠存在了。它不會憑空消失,除非我們想辦法將其從大氣中去除。
即使排放量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會繼續增加。因為,地球越暖和,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少。極地地區的氣溫上升使二氧化碳和甲烷成為地球變暖的另一種溫室氣體的可能性更大。為此,為了阻止地球上熱量的不斷積累,我們不僅要消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要消除所有的溫室氣體,如甲烷和氧化亞氮等。在地球,溫室氣體的增加所產生的能量不僅僅起到了加熱空氣的作用。它還融化了冰川,加熱了海洋。
為減緩二氧化碳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有科學家甚至提出大膽設想:將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壓縮使其液化,然后將其壓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學家擔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性會增強,可能會殺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會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時氣候變化也可能改變海洋環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帶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壓人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會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當然,這是多年前提出的一個假設,不知現在技術發展如何呢?您對此是否也有獨到的見解呢?歡迎您與中國環保網共同探討惱人的溫室氣體問題。